首页 > 关注 >

【环球时快讯】养牛达人扎根深山 带着群众“犇”小康——记贵州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王长良

时间 : 2023-05-04 21:44:49 来源:天眼新闻


(资料图片)

王长良是贵州博新牧业有限公司董事长,同时也是政协关岭自治县第十届、第十一届委员,如今他又多了一个荣誉——贵州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。他主动承担社会责任,通过“龙头企业+合作社+农户”发展模式,做大做强关岭牛产业,带动群众增收致富。

走进关岭自治县沙营镇养牛村肉牛养殖基地,王长良正忙着给牛添加饲料、清理牛棚,叮嘱管理人员注意养牛事项。王长良是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人,以前在广东做外贸,2016年通过朋友介绍,从浙江省来到关岭自治县考察,发现关岭具有发展肉牛养殖产业的气候环境和群众基础等独特优势,加上关岭县委县政府出台“关岭牛”养殖产业相关扶持政策,他决定到关岭当一名养牛达人,开启养牛致富之路。

“2016年以前我在广东做外贸,我们是想转型做别的产业,后来感觉农业是个大方向,2016年初就经朋友介绍,来贵州投资考察,来到关岭后我感觉,关岭地方气候、环境很适合养殖,政府出台了关岭牛扶持政策,对养殖有很大的好处,关岭劳动力资源多,很适合养殖,所以我们决定在关岭搞养殖。”王长良介绍,经过七年的不懈努力,王长良的公司逐渐走向正轨,规模不断壮大,用工量逐步增加,公司按照“龙头企业+合作社+贫困户”利益联结方式,充分发挥龙头企业作用,让群众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增收。

第一次“跨界”养牛的道路并不是那么平坦,由于缺乏养殖技术、经验和资金,公司发展一度陷入困境。面对养牛过程中遇到的种种困难,王长良并没有退缩,而是坚定信念,通过自己不断摸索和学习,加上各级有关部门的帮扶指导和政策扶持下,功夫不负有心人,公司的发展逐渐走向正轨,牛一天比一天多,效益一天比一天好。

“公司养殖场扩大约8000平方,有7个养牛大棚、2个草料场,养牛规模在500头左右,一年的出栏量大概在1000至1200头左右。一年人工支出在80万至120万,务工人数长期工在20人左右,临工有40人到50人。”王长良说。

关山筑梦,回报社会。养牛事业蒸蒸日上,王长良时刻牢记企业的社会责任。贵州博新牧业有限公司从2019年开始盈利后,公司便按照“公司+合作社+贫困户”利益联结模式,盈利的10%资金让利给养牛村农民种植合作社,通过合作社实现全村167户脱贫户分红100%全覆盖。同时,出资成立养牛村“寒窗助学基金”,奖励资助养牛村考上大学的学生,其中高职专科每人1500元、二本每人2000元、一本每人3000元,211院校每人4000元、985高校每人5000元

此外,贵州博新牧业有限公司尽可能在养牛村之内聘用工人,提供了工作岗位,解决部分农户的收入问题,提高了农户的生活水平。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时代潮流中,贡献了自己应有的社会价值。

对于未来计划,王长良表示,目前贵州博新牧业有限公司养殖技术比较成熟,今年打算养殖800头,销售3批共600头,主要精力放在保种,今年预计下仔200头,明年预计下仔300头,今年预计盈利120万元,明年打算饲养1200头,预计盈利180万元。种植饲料1000亩,带动养牛村精群众参与饲草种植,解决养牛村部分无法外出农户的收入问题。带领更多群众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继续向前迈进,为实现共同富裕不断奋斗,为关岭打造“三县一中心”贡献一份绵薄之力。

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张赛

编辑 沈长志

x